小鬼、 发表于 2024-4-11 09:47:05

长兴地名之“李家巷”





开栏语:烟雨入江南,山水如墨染。如画的江南,孕育了如诗般的地名。就在我们的身边,长兴的每一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深意。伴随美丽春光,跟随小布的笔尖去探寻这些乡镇名字背后的故事。今天,我们就一起探寻长兴地名之李家巷……




长兴的李家巷镇,我们都耳熟能详。然而,李家巷何以得名?随小布一起一探究竟。





李家巷和李心传

顾名思义,应该是和一位姓李的人有关,那就是南宋四川籍著名历史学家李心传。



李心传画像

不是从事历史研究的人,估计不知道李心传是何许人也,但如果说到他爸的名字,不少人肯定知道,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舜臣。李舜臣是隆州井研(今四川乐山井研)人,有高贵的皇家贵族血统,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九世孙,学术方面颇有研究,曾得到朱熹的肯定。

考上进士后,当了个“宗正主簿”,真宗的九品芝麻小官,生有三个孩子,分别是李心传、李道传、李性传。



据《嘉庆井研县志》引《出湖录》云:“先是心传官太史时,游吴兴,悦山水之秀,寓居郡城,后为安定书院。又相度弁峰,建宅营墓,土人称其地为太史湾,后人徒居焉。”
再据《吴兴备志》,卷十三《寓公征第七》闵元衢云:“李舜臣子心传、道传、性传,官太史,游吴兴,悦山水之秀,寓居郡城,即今安定书院。又相度弁峰,建宅营墓,名其湾曰太史湾。殁以道传子献可为嗣,遂为吴兴人,后徙长兴之东山。即余姻家李澄之世清之先也。”
两个史料相互印证,说得非常清楚,李心传是后来迁移到长兴的。



李心传何许人也

李心传(1167—1244),由于家中长辈的影响和熏陶,文学历史功底都不错,但科举之路并不顺利,一直落榜,平时主要就是在家写书,并以史书为主,有《要录》《杂记》《旧闻证误》《西陲泰定录》等,为后人研究宋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宝庆二年(1226),由右宰相崔与之等前后二十三人推荐,六十岁的李心传被宋理宗从四川召到临安当了个公务员,工作单位正是他所擅长的国史馆,可见他的业务水平是极高的,而且社会关系也不错。绍定四年(1231),李心传被赐进士出身,任国史校勘官,专修《中兴四朝帝纪》,即高、孝、光、宁四朝帝纪。本来想潜心做学问的李心传生不逢时, 此时元兵大规模攻入南方,李心传忧国忧民,一心想着保家卫国,提出“ 乞降省札,遍下诸路监司帅臣,许其辟置官属,自支用财赋,招兵御敌”的建议,希望能用自己的博学多才为摇摇欲坠的南宋皇朝出一份力。他刚正不阿,无视权贵,在朝议时多次极力陈述他的政治主张,述叙“滥杀”“重敛”的危害性,呈请宋理宗下“罪诏”,曾一度被宋理宗采纳。但是,正所谓言多必失,当朝丞相史嵩之觉得李心传的风头有点过盛,处处排挤他,借机以“言论罪”罢了他的官,贬居湖州。当然,由于李心传的性格原因,注定他仕途坎坷, 一辈子曾四次罢史职, 多次被攻讦, 直至理宗淳祐三年(1243)逝世,享年七十八岁。李心传一生最高官职为太史官,无官衙与僚属,不参预政事,是朝廷对某些贵族或宗室的加官、赠官的一种荣誉称号。贬居湖州时期,李心传闲暇之余游至长兴弁山,弁山自古有“秀岩”“云岩”“碧岩”三岩胜境之称,李心传最爱秀岩风景,因而以“秀岩”为号,后人尊其为“秀岩先生”。李心传对弁山如此喜欢,以至于在此地营墓建庵,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,后来其子孙就迁移到弁山脚下的至德乡上田村集聚。
随着李家子嗣越来越多,李氏家族住处发展成一条巷子,上田村这个名字也索性改为李家巷了。



文人墨客眼里的李家巷



李家巷地处弁山山脚,古时候风景优美,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前来游玩。
龙华寺在弁山西麓李家巷村,明末崇祯年间,高僧瑞白明雪主持寺院,龙华寺成时曹洞云门宗天下三大丛林之一,有僧员近千人。清初,寺院应康熙赐额,更名澄照禅寺,后遭毁坏。明朝著名学者、藏书家吴珫是李家巷石泉村人,闭户20年不出,博览图书,著《三才广志》300卷,被誉为“中国最大的私纂类书”。石泉吴氏更是以富贵著称,长兴县民间有“吴十万”富甲天下系列故事传诵。明朝工部尚书刘麟是南京人,明正德年间,因官场失意,隐居弁山西麓李家巷老虎洞村泗州堂,与地方学者吴琉、孙一元、陆霓、陆昆等结社唱和,时称“苕溪五隐”,为长兴历史添上一笔浓墨。
明代县衙对面的南大街(即今人民路)上曾经敕建有九座牌坊,其他八座牌坊纪念的都是长兴人,而位于嘉会门(即南门)之北的牌坊——尚书坊,即为刘麟所建,他对长兴的影响可见一斑。刘麟死后葬于李家巷,顾应祥为其书写墓志铭。



如今的李家巷镇

李家巷早年因弁山地区森林植被繁茂,以盛产药材出名,有太子参、灵芝、黄芪、淡竹叶、桔梗、青枫藤等。



后因弁山矿产丰富,交通便利,李家巷成了名副其实的“石头城”,“晴天一身灰、雨天一身泥”,但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广,李家巷大刀阔斧地关拆污染工矿企业,快速引导产业转型升级,镇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。李家巷作为行政区划地名使用时间不长,辖区古代因泗安塘河道变更频繁行政区划多变。宋至清代,辖区主要属至德乡。一直到民国35年(1946年),东山镇与大石乡合并,又因杭宁公路的贯通,李家巷村逐渐成为当地水路交通枢纽,地理位置相当重要,新的行政区域就取名为李家巷乡。1947年再分,1956年又合。1979年,李家巷自然镇因经济地位显赫曾从李家巷公社独立,升格为县直辖镇,时辖5个居民区;1981年2月,并李家巷公社入李家巷镇,镇社合一后,行政区划未变更。现在的李家巷镇,历史上曾用过富坡乡、至德乡、弁乡、东山镇和大石乡等名。一直到民国35年(1946年),东山镇与大石乡合并,又因杭宁公路的贯通,李家巷村逐渐成为当地水路交通枢纽,地理位置相当重要,新的行政区域就取名为李家巷乡,1981年2月,李家巷人民公社撤销,改为了李家巷镇。
如今的李家巷全力发展经济,入选“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”,排名第252。



李家巷,就像民间那对年轻的鸳鸯龙,已做好了腾飞的准备。

-END-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长兴地名之“李家巷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