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本帖最后由 untitled_lby 于 2009-11-14 12:45 编辑
时至今日,即使对一个对汽车了解甚浅的普通百姓来说,QQ这个词往往也意味着一个大多数人触手可及的轿车消费可能。当面对每年数十款新车上市的眼花缭乱,常能听到诸如“买个QQ买菜算了”的感慨。
无疑,对2003年的奇瑞而言,这个曾经寄人篱下的企业正是靠着这样一款A00级的微车,在让多数消费者感到汽车如此“亲近”的同时,也为自己争得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,以及如今的自主品牌“旗手”地位。
一个值得注意的数字是,2003年3月1日,奇瑞汽车的第十万辆汽车才下线,而2003年全年奇瑞并销售汽车90367辆,一年的销量是以往销量的总和,在这样的发展速度中奇瑞QQ的贡献功不可没。
更重要的是,奇瑞QQ改变的不单是奇瑞公司的命运,它同样也圆了不少中国人的“家轿梦”。从这一点来说,它对于国人的意义绝对空前。甚至可以说,奇瑞QQ应该是最接近中国“国民车”的车型。这个在二战前由希特勒提出的概念,曾极大推动了当时的德国生产经济、耐用、安全汽车,破除了“汽车是奢侈品”的观念。
平心而论,相比福特T型车、大众的甲壳虫、高尔夫,甚至丰田花冠这些累计销量动辄以千万辆计的经典“国民车”范例,奇瑞QQ目前60万辆的累积销量还难以比肩,但相比这些车型在各自年代、各自国家的阶段性重要影响,奇瑞QQ也同样负担着这个市场启动期的“大众化”推广汽车概念的任务。
尽管并不是奇瑞汽车的第一款产品,但毋庸置疑的是,奇瑞汽车这个品牌本身,是伴随着QQ的进入公众视野才迅速为人所熟知的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奇瑞汽车整体品牌形象从无到有的建立过程是伴随QQ的热销而来的。
在技术层面,这样的逻辑也同样明显,可以说QQ这款车型的诞生和热销,正反射了奇瑞汽车自身从开发、制造到销售的能力建设和提升的整个过程。
曾经是奇瑞QQ开发项目经理的高新华就坦言,当时整个产品部也不过100人,同时开发风云和QQ两款车型,但伴随这两个车的开发,奇瑞的工程技术队伍不仅得到锻炼,并且迅速扩大,从2000年开始每年人数都翻番。
谈到当初奇瑞开发投放QQ的历程,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介绍,风云上市之后奇瑞面临这扩展产品线的问题,当时就定位想做一个微型轿车。
方向定了,但奇瑞QQ最总得以成功的关键,还是它以“年轻人”“第一辆车”等关键词为切入点,并将时尚要素在其设计中作为重头来体现。
“这个车的造型做完后,我们也做了上市之前的调查。结果表明喜欢这个车子的有两个客户群体,一个大概就是在20岁到22岁之间的时尚的、有文化的、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、自信的年轻人群体。第二是在30岁到35岁之间的三口之家,需要一款车接接孩子,买买菜,上下班作为代步。”金弋波告诉网易汽车,他们准备可谓充分,也细致的分析了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。
“那时候微型轿车的主流是夏利和奥拓,如果我们做的这款车子跟这些车子差不多,中规中矩或者是没有个性的话,那么我们这个车子就不会成功。因此选择了时尚个性化作为突破口,来切分这个市场蛋糕。”
按照金弋波的形容,这种“时尚个性”的要求在设计上的集中体现,就是“以水滴状的圆形为主要元素”。
产品已经定位清晰,市场分析也以到位,最终奇瑞决定就以年轻人消费群体作为突破,之后在慢慢针对家庭需求的群体做适用性开发。
这种战略的结果是奇瑞QQ借这个朗朗上口的名字一上市就取得热销。并且有意思的是,QQ在北京、广州、成都这样的大城市达到七八千辆的主流月销量时,同一市场范围内的夏利和奥拓的销量却并没有明显下降,这说明QQ达到了奇瑞当初开拓“蓝海”的初衷。
高新华还告诉记者,“当时设计的要求就是可爱、卡通,本来我们打算把它叫青蛙王子,比较形象嘛,但临上市的时候领导决定把名字改成了QQ,结果一炮打红。”
在他看来,QQ的成功除了开始定位的精准,更重要的还在于对细节的重视和不断地改进。“我记得当时QQ有个一键升窗功能,就是锁车后一按可以把四个门的玻璃都升起来,防止忘了关窗,这种细节往往很打动消费者。”
在高新华口中,诸如此类的“小处”打动人的配置还有很多,“比如数码听功能,当时就觉得这个产品定位是年轻人用的车,年轻人都爱用数字化的东西,听MP3的功能QQ也是国内第一个做的,其实就是支持MP3格式,最大的特点还支持汉字,能读出来。”
后续的如夜光功能的天线、数字化的组合仪表,甚至针对女性消费者的自动挡车型推出,无不说明了奇瑞在这款A00级微车上“小处着眼”的成功。高新华也表示,这样的配置和改动其实成本都不高,但消费者却非常“买账”。
或许正如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陈祖涛一直期望的那样,更小、更节能的“国民车”才应该是中国汽车消费的主流,才是更多中国家庭实现自己“家轿梦”的坚实基础。而已经面世6年,并不断扩展为一个家族的奇瑞QQ车型,正是无限接近这一趋势的典范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