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日,江苏省泰州市发现明代不腐女尸。该女尸紧缠于裹尸布、被子和衣服之中,几乎全部浸在黄褐色的棺液里。尸体僵硬、皮肤完整,五官、毛发、睫毛等清晰可见,女尸长在1.5米左右。
2011年2月24日晚,在江苏省泰州市市区春兰路延伸工程施工工地发现三副明代棺木,棺木木质优良,均系浇浆墓,墓葬距地表都在2米以上。3月1日,泰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打开其中一副棺木。
泰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清理时,只发现木枕、明代服饰、陶罐、尸骨等,未出土有文字的文物。
开棺的这副棺木外层浇浆保存非常好。
开棺时女尸紧缠于裹尸布、被子和衣服之中,几乎全部浸在黄褐色的棺液里。尸体僵硬、皮肤完整,五官、毛发、睫毛等清晰可见,女尸长在1.5米左右。
女尸面部。
工作人员将女尸小心抬出棺木。
女尸出棺后特别僵硬。
女尸鞋子上的针线都依稀可见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泰州古墓挖出不腐女尸,眉毛清晰可见,脚踝还有弹性
身份成谜:棺木以糯米石灰浇浆来防腐,显示系大户人家,但全身棉布又似平民
2月24日,泰州城区春兰路工地发现三口明代棺木,两口棺木内仅剩下一堆尸骨和部分衣服。 3月1日,泰州博物馆打开了第三口棺木,惊奇地发现了女性墓主人保存完好,眉毛清晰可见,脚踝部甚至还有弹性。但目前墓主人的身份还是谜。
昨天,泰州市博物馆馆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女尸现已在冷柜内保存,等时机成熟将褪去其身上衣服,谜团会逐步揭开。
工地挖掘到三口明代棺木
昨天下午,泰州市博物馆馆长汪维寅回忆说,三口明代棺木是在泰州市区春兰路延伸工程施工现场挖掘的。24日晚10点多,已经上床休息的他,接到了消息。他随即电话通知单位的同事,第一时间赶到现场。由于天色昏暗,施工现场又没有照明,他们当晚没有对现场进行挖掘,只进行了探查和保护。
25日8时许,他们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再次赶到现场发现,施工人员共挖出三口棺木,两口靠在一起,相距仅10多公分,另一口与这两口相隔三四米。
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,第一口棺木在挖掘时已经被破坏,另两口棺木外面有10厘米厚的浇浆,保存相对完好。工作人员介绍,所谓棺木浇浆,就是在棺木外涂上厚厚的糯米石灰混合物,目的是防腐。从这种墓葬的方式判断,工作人员确定三口棺木主人系明代。
相见难
开棺盖就开了两个小时
25日上午,三口棺木都被运至博物馆。工作人员打开靠近一起的两口棺木的其中一口发现,其中已剩下一堆尸骨,以及一些随葬的衣物,并没有更多有价值的物品。
3月1日,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式对第三口棺木进行开启。上午9点多,工作人员对覆盖在棺木外层的10厘米浇浆层进行切割。工作人员连凿带钻,十分费力。拔出棺钉后,工作人员慢慢抬起棺盖,结果发现,棺盖里面还有一层木板。掀开木板,墓主人便重见天日了。而此时已是中午11点多。
睹芳容
眼耳口鼻完好宛如睡着
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忆,棺盖开启的瞬间,他们率先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,只见棺内一具尸体被棉被包裹着,浸泡在褐黄色棺液中,液体刚好将尸身全部淹没,其脸部轮廓清晰,眼耳口鼻完好无损,甚至眉毛都一根根清晰可见,宛如睡着了一般。
工作人员用手按压其脚踝部,发现皮肤竟然有弹性。女尸头部的帽子后侧还残留有青蓝的颜色,脚上布鞋底的针线眼清晰如初。但女尸通体都是棉布,并没有发现丝绸等华贵衣服。
工作人员将尸体小心翼翼地抬出棺木外,放进冷冻柜,继续清理棺木,发现了一些防腐用的中草药,没有发现任何随葬品,也没有发现墓志铭等文字记载,墓主确切身份还是个谜。
几大疑问
女尸是不是大户人家?
据介绍,明朝能在棺木外浇10多公分糯米浇浆的人家绝对是大户,但到目前为止,工作人员发现该女尸仅着棉布衣服。泰州市博物馆专家表示,这个状况目前还无法解释,待几天后褪去其身上衣服,就有可能揭开谜团。
泡在水中为何不腐?
女尸泡在棺液中经过数百年后为何不腐?汪维寅馆长解释,造成尸身腐烂的不是水,而是微生物和氧气。由于该棺木浇浆层较厚,密封性好,微生物和氧气基本被隔绝,而其中的水是经过数百年的渗透慢慢进入的,这些水正好成了保护女尸的“载体”。
同时代同地点的其他墓主人为何腐烂了?
对于这个问题,汪维寅馆长介绍,尸身腐不腐烂,取决的因素很多。棺木同样都被浇浆、葬在一起的两个墓主人,一般不可能同一天下葬。 比如,墓主人死的季节不一样、生前身体不一样、墓葬时天气不一样等等,都会造成不一样的结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