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播到腾讯微博
|
在文化东路的一家超市,市民正在选购保鲜膜。 本报记者 孟敏 摄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称,内地销售的食品保鲜膜存在超标使用增塑剂的现象,引起市民的关注。近日,记者在省城部分商超和批发市场调查发现,超市里销售的保鲜膜多为PE材质,但批发市场上超过七成的保鲜膜为PVC材质,不仅含塑化剂,还没有“身份证”。 超市保鲜膜多为PE材质 “保鲜膜怎么不保鲜?”5日,家住山大路附近的张女士买了半个西瓜,上面覆着一层保鲜膜。商贩说刚切开卖了半个,可放了一会儿张女士再吃时感觉不新鲜了,还冒出一股刺鼻的塑料味。张女士怀疑问题出在保鲜膜上,“西瓜变质了不是这个味儿”。 为了弄清问题保鲜膜的来源,记者走访了省城几家超市和批发市场。在历山路的一家大型超市,保鲜膜的货架上摆着妙洁、克林莱、枫康等品牌的保鲜膜,其中不少品牌的保鲜膜和保鲜袋在包装的显著位置上标示为PE保鲜膜。在历山路的另外一家超市,保鲜膜的货架上产品的材质全部为聚乙烯(PE),使用说明中明确指出产品绝不含有PVC与DEHA增塑剂及不添加任何有毒物质。在熟食区的柜台上,保鲜膜摆放在显眼的地方,记者拿起来看了一下,同样为PE材质。 “这些保鲜膜的材质全是PE,绝对没有PVC材质的。”在二环东路的一家大型超市,当记者问及熟食、鲜肉区所使用的保鲜膜是什么材质时,工作人员立即表示,超市主管人员对食品保鲜膜的使用管得很严。 批发市场保鲜膜使用混乱 在二环东路附近的一家批发市场,记者调查了十余家销售保鲜膜的批发商发现,七成保鲜膜为PVC材质,不少PVC材质的保鲜膜没有“身份证”。 当记者以小型食品企业员工的身份表示想买保鲜膜时,一位林姓老板推荐了一种保鲜膜,包装上标的是PVC材质,“这种保鲜膜便宜、黏性好,有的进货人一次就要好几箱。” “这些保鲜膜的外包装上怎么没有一个汉字,都是外语,是进口的吗?”面对记者的疑问,一位批发商表示,这些产品并非进口,而是产自大连、江苏等地。 在另外一家销售保鲜膜的商铺,记者拿起一卷泛黄色的保鲜膜一看,上面没有标示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产地和材质,也没有标示“不能直接包装肉食、熟食及油脂食品”,有的保鲜膜上甚至没有任何产品说明。 看到记者有些不放心,该店老板说,“用这种保鲜膜包熟肉完全没问题,许多食品厂、饭店都从我这里批发。” |